第654章 新罗太子,给你庆功(第1页)
第509章大变将起
魏国开元元年,对于魏国来说,这是一个难得的丰收之年,似乎老天也给冉闵面子,进入开元元年以来,各地皆风调雨顺,既没有大旱大涝的灾害,也没有兵灾战祸。
魏国的国库自立国以来,首次出现盈余。
冉闵异常高兴,他立志恢复大汉十三州万邦来朝的盛世。现在百姓终于不用饿着肚子了,冉闵也感觉很有成就感。不知不觉冉明就藩秦国也有十个多月,冉智在邺城一直很老实本分,也没有多余的动作。
政通人和,儿子孝顺省心,大臣们也各司其职,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。让冉闵心情很是激动。
可是冉闵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,他想着开元盛世的即将,不若自己去一封禅泰山。刘群一听冉闵的这话,几乎要哭了,他这个魏国管家当得苦啊,操心受不累不说,日子刚刚有点起色,冉闵居然要封禅泰山。
冉闵的这个念头一点要不得,要不然,天大的家底也能被他折腾空了。刘群和崔悦一帮重臣对冉闵一阵苦劝。冉闵道:“既然如此,朕就不封禅泰山了,可是昨夜朕又梦到卢谌、胡逵他们一帮老臣了,他们跟朕说在下面过得很不如意,朕从来没有忘记他们,他们一心拥立朕,也竭尽全力辅佐朕,可是他们的命太苦,朕不能薄待了臣子,让人称为刻薄寡恩。所以朕想追封这些忠心为国的老臣。”
刘群倒不是说话,要说卢谌还是刘群的表兄弟,刘群之父刘琨是卢谌的姨丈,而崔悦也是卢谌的表兄。
这个时候,刘群看到冉闵露出“阴谋”得逞的笑容,这才了解,冉闵的真实用意。冉闵这哪里是想封禅泰山啊,这根本就是打了一个迂回战术,目的就是追封这些为国捐躯的老臣。
永兴二年卢谌、胡逵等为国捐躯时,冉闵都追封了他们一个开国候爵,而且还是有名无实的空爵。那个时候国事艰难,谁也没有说什么。现在追封的话,不仅要说封地,还要有食邑,当然会对国库开支造成一定的困难。
但是这在件事上,魏国朝堂上集体失声了,没有一个人反对,就连冉明大兴土木,兴修烈士陵园,也没有人反对。
冉闵在开元元年十月下旨追封在襄国遇害的中书监(南**时期的事实上的宰相,位比中书令略高)卢谌为司空,赠爵开国范阳郡公。其子卢偃承袭其爵。原车骑将军胡睦,追赠太尉,赠爵汾阳郡公,其子胡光承袭。
原左仆射刘琦、原司空石璞、原尚书令徐机、原侍中李琳、原少府王郁、尚书刘钦、刘休等皆追封赐爵,他们有子承袭爵位的,则由其子孙继承,无子孙遗留人间,则空废。
随着冉明在秦国站立脚跟,魏国不其城商业都市的地位也转至了秦国。但是商贾还是趋利避害的,他们发现不其城独特的交通地位,还是无法动摇的,特别是出海贸易,货物运输方便,不其是实在太方便了,虽然有很多工厂迁走,但是相对而言,还是保留下来了很多。
商业上的大地震,对魏国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影响,但是渐渐的消失了。随着不其至邺城的高速公路全线通车,不其又渐渐的变得繁华起来。
冉闵也看到了兴商对国家的便利和好处,虽然众臣仍然张口仁义,闭口不与民争利,但是对于冉闵主持修建邺城至洛阳段的高速公路,却没有太大的阻力。邺城的繁华,已经超过了往惜。
由于战后各地都轰轰烈烈的展开了战后重建工作,对于各种原料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,特别是水泥,虽然新兴建了三十多个水泥作坊,让水泥的生产规模扩大到了日产六百万斤,但是这水泥仍供不应求。
无论士族还是百姓,对水泥有着无比的热爱。这个水泥不仅坚固,而且不怕易被火燃烧,比原来的木质结构的房屋有了很大的好处。
这个时候,冉明拉拢士族进入经商的效果开始显现出来了,即使冉明没有出面推动,商贾还是影响到了士族官员。十月中旬朝会上,以御史杜恺上书冉闵,各地官府横设关卡,层层克扣过往货物,对粮草转运极不方便,这也是造成了邺城粮价居高不下的原因。
其实,这里面的东西,朝堂上的大臣都知道。由于冉明与各大门阀合作,让他们尝到了经商的好处,半数的官员,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商业股份,这些关卡的盘剥,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切实利益。
随着杜恺谏言,这些大臣开始陆续出面,陈述不法恶吏的罪行,最终,这股言论越演越烈,已经到了几乎威胁魏国社稷地位的高度,冉闵听到这里,终于动容了,他向刘群和朝堂上的众臣问计。
最终形成了决议。就是一票通行制度,既无论在哪里交税,发放税单,后面的关卡,验单辨别真伪,就无条件放行。
第二就是货物分等收税,对于小额货物,如六千钱以下价值的物化不进行收税。其实这也是惠民之策,比如有些百姓在房前屋后种点蔬菜或瓜果,也有织的粗布或做的布鞋,为了换几钱运到城中变卖,他们的货物本来就少,而且不是专业商人,也没有经商头脑,往往一车白菜运进城中,除去税收,就卖不了几个钱,反而受苦受累。这样就造成了一个现象,那就是城外百姓的菜吃完,宁愿烂掉或喂猪,也不愿意卖掉,不仅造成了浪费,也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负担。
三是以严刑厉法约束税吏,不论是受贿轻纵,低估货值,还是有意刁难,敲诈勒索,一旦查了出来,可以行军法杀人。过卡的商人如果有所委屈,准予到各级官府申诉。官府不得推诿,四是将税吏的例钱提高,并在每卡所收的税金之中,照比例提出一点,作为对他们的奖励,取一个“优薪养廉”的意思。
这四条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实施,从而更好的推动了商业的发展。几乎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,商贾回报给冉闵就是五万石义粮,无偿捐献给冉闵。而且邺城的粮价米降至三十钱一斗,麦二十五钱一斗,而谷只有十八钱一斗,粟也有二十钱一斗。
不仅是粮食降价,就连布匹也大规模降价销售,普通的粗麻以布帛都降价了三成价格。降低销售,其实商贾的利润并不会降低,因为降价,相应的销售量肯定会增加,仔细一算,他们赚的非但没有减少,反而增加了。
由于商业的繁荣,百姓的生活更加实惠。新年还没有到来,冉闵在街道就可以随处可见穿着新衣出现的百姓。看着百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芒,冉闵感觉更加高兴。
和魏国欣欣向荣的景象不同,整个河西走廊却遇到了百年罕见的大雪灾,河西走廊最大的特色是沙漠和戈壁滩,能适合种地或放牧的地方非常少。连续了下半个月的暴雪,积雪最浅的地方也没至膝盖。
大雪不仅掩盖了河西之地那原本并不多的骆驼刺,无数因为寒冷而冻死的牛羊让无数部落哀鸿遍野。消息传到了邺城,冉闵不禁担忧起来。
冉闵并没有大臣们那样乐观,这并不是老天要绝胡人的生路。一旦塞外的胡人遭受到灾害,他们就会转嫁矛盾,将天灾造成的损失,从汉人那里夺过来。不仅仅是河西之地,就连中原内部的邺城也同样寒冷异常,千家万户都燃烧起了煤炭炉子取暖,御书房内放了十几个火盆,冉闵仍能感觉到明显的寒冷,可想而已北方的塞外是多么的寒冷。
北汉国的使者已经来到邺城半个月了,冉闵一直没有见他们。虽然没有见,冉闵也知道他们打的是什么主意,居然张口要买粮,莫说魏国粮食仅仅略有盈余,就算是多的吃不完,冉闵宁愿喂猪,也不会卖给他们。卖给他们,让北汉国渡过今年这个寒冬,他们并不见得会对魏国感恩,弄不好会变本加利,纵兵南下劫掠。